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有什么特点?
废物处理的基本方法是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或几种方法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根据水质条件和处理后出水的去向确定处理程度。废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1)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即采用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结构,去除固体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油,初步调节酸碱度,降低废水的腐蚀程度。一级处理后,废水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BOD去除率只有25-40%)。所以通常是预处理阶段,减轻后续处理过程的负荷,提高处理效果。
(2)二次处理采用生物处理和某些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二次处理后,废水中BOD的去除率可达80-90%,即BOD合量可低于30毫克/升。二次处理后的水一般可以达到农业灌溉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所以二次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但二次处理后的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无法分解的可溶性有机物、可溶性无机物、氮磷等藻类增值营养物,含有病毒和细菌。因此,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比如处理后排放流量小、稀释能力差的河流可能会造成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3)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磷、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二级处理无法去除的污染物。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去除特定污染物的深度处理方法。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成本很高,但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
废水处理相当复杂,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数量来考虑接收水体或水的用途。同时,还应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残渣的处理和利用以及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和絮凝剂的回收。常见的废水处理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物理方法: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成分、状态和对水质的要求。一般废水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比如用沉淀法去除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同时回收这些颗粒;浮选法(或气浮法)可以去除乳液滴或相对密度接近1的悬浮物;过滤法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不挥发的可溶性物质。
(2)化学方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提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不同溶解度的分配,回收酚类和重金属;氧化还原法用于去除废水中的还原性或氧化污染物,杀死天然水中的病原菌。
(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例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有机生产废水,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进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