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名词解释篇
污水处理名词解释篇
1、原水:指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或城市自来水等,也称为生水。
2、澄清水:去除原水中悬浮杂质的水。
3、除盐水:指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基本被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称为除盐水。除盐方法有蒸馏、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
4、浊度:指水的浑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一定的悬浮物(包括胶体)而产生的光学效应。单位用NTU表示。浑浊是判断水是否受到外观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浑浊度的标准单位规定,由1mgSi02组成的浑浊度为1度。
5、絮凝剂:能造成胶粒凝结架桥而产生絮凝作用的药剂。
6、总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7、酸度: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8、硬度:指在水中容易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通常指钙、镁离子的含量。
9、电导率电导率:是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的电导,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相距1厘米。它可以间接表示水中溶解盐的含量。
10、电阻率:也是反映水导电能力的指标。水的电阻率越大,水的导电能力越差,水中含有的离子越少。它的常用单位是MΩ.CM。与电导率相关的是倒数关系。举例来说,水的电导率是0.2μs/cm,那么它的电阻率是1/0.2=5(MΩ.CM)。
11、TDS(溶解总固体):就是过滤掉悬浮物(SS)看完所有水分后,与胶体蒸发剩余的无机物。单位为ppm或mg/l,TDS仪可用于测量。它还反映了水中的离子含量。它与电导率有一个粗略的对应关系:对于氯化钠参考溶液,1ppm的TDS值对应2μs/cm的电导率。
12、pH值:酸碱在溶液中的相对含量。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og)测量单位。pH值为0~14挡,pH值为7.0则水为中性;pH值小于7.0则水为酸;pH值大于7.0。水是碱性的。
13、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接受的[H+]离子体和强酸中和反应的物质含量。水中产生碱度的物质主要是碳酸盐产生的碳酸盐碱度和碳酸氢盐产生的碳酸氢盐碱度,以及氢氧化物产生的氢氧化物碱度。
14、SDI:污染物指数-用于测量原水中悬浮固体在反渗透系统中的数量。
15、臭氧:氧气是一种不稳定、高活性的形式,它是由天然雷电或高压电荷通过空气产生的,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和消毒剂。
16、余氯: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留在水中的有效氯。
17、总大肠杆菌: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兼性厌氧的革氏阴性无芽杆菌,在37℃生长时能发酵乳糖,在24小时内产生酸气。总大肠菌群是指每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
18、回收率:指系统生产的产品水流量与进水流量之比。
19、脱盐率:一级RO膜系统脱盐率通常在97%以上,反映膜性能的参数。可以简单计算:(原水电导率-产品水电导率)/原水电导率。
20、盐含量:水的盐含量也称为矿化度,表示水中盐含量。由于水中的各种盐通常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盐含量也可以表示水中各种阳离子的数量和阴离子的数量之和。
21、沉淀: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它可以分为两种功能:物理沉淀和化学沉淀。一般来说,沉淀是指重力分离的物理沉淀方法。
22、中水:多种解释,污水工程称为回收水,工厂称为回收水,一般以水质为区别。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再生水的质量介于上水(饮用水)和下水(生活污水之间),这也是中水命名的由来,人们把供应中水的系统称为中水系统。
23、有机污染:指其他一些可生物降解的合成有机物质,如天然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4、浓差极化:反渗透在运行条件下,膜表面盐浓缩,与进水盐浓度差。如果浓水流量小,流速低,高盐含量的水不能及时带走,膜表面会形成高浓度差,阻碍盐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25、悬浮物(S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的无机物、有机物、泥沙、粘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的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它是在103-105度的温度下,在水样过滤后干燥滤纸上截留物的固体量。单位mg/l。
26、曝气:将空气中的O2转移到混合液中,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目的是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如活性污泥,以保证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需氧量。
27、生化需氧量(BOD):指微生物在规定时间、温度和条件下,在分解和氧化水中消耗的溶解氧量,通常为5天,温度为20℃,简要记住BOD5和单位mg/L。
28、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消耗的氧量。重铬酸钾一般用作废水检验标准的氧化剂,单位mg/L。
29、锤子:也叫水击。在水(或其他液体)运输过程中,由于阀门突然打开或关闭,泵突然停止,导叶突然打开和关闭,流速突然发生变化,压力波动较大。

30、吸附:是指利用多孔固体吸附废水中的某种或多种污染物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物,从而净化废水的方法。
31、酶:催化剂(生物催化剂)是在生物细胞中制成的。它的基本成分是蛋白质,它是一种促进生物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
32、污水:污水是指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应该使用大量的水,这些水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被称为污水。
33、污水处理:即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离、去除、回收或转化为无害物质,净化水分。
34、污水回收: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后,将污水或废水进行二次处理和深度处理,称为污水回收。当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收要求并回收时,也可称为回收水。
35、水垢:即由于锅炉水质不佳,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在受热面与水接触的管壁上产生固体附着物。
36、水渣:是指在炉水中悬浮的固体物质和沉积在汽包、下联箱底部等水流缓慢的沉淀物。水垢区别:水渣松散,悬浮或沉淀,部分容易随锅炉排放;水垢可以牢固地粘在管壁上,不容易排出。
37、铁、锰、铝:微量铁、锰会造成染色、结垢、气味等问题。在还原状态下,铁以水溶性二价铁的形式存在。当与空气接触时,它们会逐渐氧化成黄棕色胶体状的三价铁,最终沉淀成棕色氢氧化铁。锰的特性类似于铁。因为铁、锰、铝的氧化物也是RO膜结垢的原因之一,所以有必要分析其含量。
38、纯水:指去除水中容易去除的强电介质,去除一定程度上难以去除的硅酸、二氧化碳等弱电解质的水。纯水含盐量为1.0mg低于/L,电导率小于3μs/cm。
39、超纯水:又称高纯水,是指几乎所有水中的导电介质都被去除,水中的胶体物质、气体和有机物都被去除到非常低的水中。超纯水含盐量为0.1mg电导率低于0.1,低于/Lμs/cm。
除了对含盐量或电导率有严格的要求外,纯水和超纯水对水中各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颗粒粒径的含量有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