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介绍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设置斜管的沉淀池。有两种组装形式:斜管和支管。在平流或垂直流沉淀池的沉淀区,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有时蜂窝填料)被分成一系列浅沉淀层,处理和沉淀的泥浆在沉淀的浅层中相互移动和分离。
一、突出优势。
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设置斜管的沉淀池。介质不同,通常安装角度为60度的斜板,如果垂直流基本相同,水平流只能使用斜板,斜板可加厚,强度大,不易堵塞,突出优点如下:
1.利用层流原理,提高沉淀池的处理能力;
2.缩短颗粒沉降距离,缩短沉降时间;
3.增加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这种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是普通沉淀池处理能力的7-10倍。并已定型为生产实践。优点: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斜管沉淀池
二、工作原理。
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浅池理论。斜管沉淀池长度为L,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理想状态下,L/H=V/u0。可以看出,当L和V值保持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去除的悬浮颗粒越小。如果用水平隔板将H分为三层,每层深度为H/3。在u0和V不变的情况下,u0的颗粒只能通过L/3去除。也就是说,总容积可以减少到原来的1/3。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水平流速可以增加到3v,沉速为u0的颗粒仍然可以去除,即处理能力可以提高3倍。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层,可以提高n倍的处理能力。这是哈真在20世纪初提出的浅池理论。
斜管沉淀池
3.设计参数。
斜板沉淀池可使原水中的SS(悬浮物)、固体物或混凝剂后形成的絮体明矾在斜管底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滑回泥渣悬浮层,然后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进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三角溢流堰排放,可直接排放或再利用。
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1.斜板(管)间距一般不小于50mm,斜板(管)长度一般在1.0-1.2m左右;
2.斜板上层水深为0.5-1.0m,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斜板(管)为废水分布区,一般高度不小于0.5m,布水区下部为污泥区;
3.池出水一般采用多排孔管集水,孔眼应在水面以下2cm处,防止漂浮物被带走;
4.斜管内废水的流速取决于不同的废水,如处理生活污水,流速为3-5mm/s。
5.斜板(管)与水平面呈60°角,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斜板沉淀池的每两个平行斜板之间有一个非常浅的沉淀池。使处理后的水(或废水)和沉淀后的污泥在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和分离。根据相互运动的力,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分离方法:同向流、异向流和侧向流。斜板沉淀池采用“浅沉淀”原理,缩短颗粒沉淀距离,缩短沉淀时间;并增加沉淀池的沉淀面积,提高了处理效率,大大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溢流率可达36nt3/(rru”h)。比普通沉淀池的埋能力高7-10倍。
四、高密度沉淀池。
高密度澄清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由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组成,澄清区由入口、斜管沉淀区和浓缩区组成。
高密度澄清池具有以下特点:
1.絮凝反应是通过颗粒之间的不断碰撞形成明矾花。明矾花的强度取决于生长时间和生长空间。高密度沉淀池设有外部污泥循环系统,将污泥从污泥浓缩区提升到反应池进水管,与原水混合。从而保证足够的碰撞概率,形成明矾花。同时,安装在反应池导流筒内的提升搅拌机会在导流筒内外反复循环提升形成明矾花的污水(提升水量是进口水量的11倍),从而保证明矾花的生长时间。同时,由于导流筒内内流速。导流筒出口过堰流速。导流筒的外流速逐渐增加,速度逐渐增加,满足了明矾花生长的空间要求。
2.絮凝反应区形成的大而强的明矾花继续进入推流反应区,推流反应区的流速进一步放缓,使明矾花进一步生长。沉淀在澄清区的预沉淀区。
斜管沉淀池
3.使用合成有机絮凝剂PAM。
4.从低速反应区到斜管沉淀区,明矾能保持完整,产生的明矾质地均匀,密度高。
5.由于污泥回流、提高搅拌速度等设计要素的保证作用,高密度沉淀池形成的明矾花大而强,非常有利于沉淀,使高密度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可达20~30m/h,而普通铁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只有1.5左右,也就是说,高密度沉淀池不仅沉淀效果好,而且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只有普通协管沉淀池的十分之一。即使进行保守设计,高密度沉淀池的占地面积也只有普通协管沉淀池的五分之一。
6.能有效完成污泥浓缩,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
斜板沉淀池,斜管安装在蜂窝中,时间长或泥浆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否则容易坍塌,斜板不会。然而,斜管的成本较低,但由于斜板的表面积小于六角形蜂窝斜管,污泥的吸附、分离和沉降效果较差。